2013年11月18日星期一

PE轉型大資管挑戰重重


  向大資管轉型,已經成為深陷行業寒pe管冬PE的方向,而資金緊缺的房地產、基礎設施建設等行業,是PE轉型最直接的切入點。
  “只要是有這個能力,大家都在謀求新的增長點。”君盛投資廖梓君昨日對本報如是稱。亦有業內人士分析,PE資金、團隊、品牌都較薄弱,真正有能力發展大資管業務的,只是其中極少數。而轉型的效果,需要在兩三年以後才能顯現出來。近日,北京國民信和投資基金通過券商資管發行了一款名為“聚信彙富一號”的定向資產管理計劃,通過民生銀行以委托貸款的形式定向投資於內蒙古自治區牙克石市市政基礎設施節能改造項目。這並非是PE“改行”的唯一案例。廖梓君對本報稱,也正在嘗試開展傳統股權投資之外的業務,並從今年初就開始籌建業務團隊。而這只是PE行業轉型大資管的一個縮影。“IPO暫停已經一年多了,股權投資的節奏被打亂之後,只要是有實力的,都會往大資管方面轉型。” 廖梓君說。
  除了應對行業低谷的不利影響,一些PE也努力挖掘新的業務潛力。基石資本合伙人陳延立稱,固定收益市場規模龐大,且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客戶資源,已經有一定的現實需求,開發固定收益產品是以往產業鏈的延伸,能夠和股權投資產生協同效應。 
  在業內人士看來,市值管理是PE轉型大資管的另一方向。茂信投資合伙人張穎就認為,證監塑膠袋會正著手新股發行改革,未來新股鎖定期可能被延長。在此情況下,將會有市值管理的業務出現。“市值管理不是短期行為,所以應多關注二級市場,做到一二級的聯動,這是我們在大資管方向下可以考慮的情況。”張穎說。
  隨著越來越多的PE試圖向大資管轉型。在業內人士看來,迎來機會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挑戰,並非所有PE都有機會分得一杯羹。“在現有的PE中,可能最多只有20%能浮出來,能走到最後的就更少。”廖梓君亦持同樣看法,目前行業仍未塑膠異型押出走出寒冬,很多PE可能會在這一輪行業低谷中消失,有能力往大資管方向發展的,只有部分前期形成了品牌影響和實力的機構塑膠押出
  即便是一些實力雄厚的PE,往大資管方向轉型,也面臨著嚴峻挑戰。目前大資管市場群雄逐鹿,PE而且面臨著券商、基金、信托等傳統機構的夾擊,而PE資本金、團隊、品牌都比較薄弱。“細究起來,面臨著很多挑戰,看起來很熱鬧,都沒涉及深層次的問題。”他說。廖梓君則認為,雖然存在種種不足,但PE也有自身優勢,其采用合伙制,機制比較靈活,容易吸引人才。“各領風騷三五年,至少要兩三年後才能看得出來效果。”她說。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