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高機由于看好集卡車的發展前景
“信息不對稱,集卡車運量過剩堆高機出租,也是釀成停運事件的重要原因”,幹伯軒說,集裝箱運輸點對點、門到門,專業性強但技術含量較低。近年來,一些個體司機和小企業主紛紛加盟集卡車行業。
據了解,早在堆場單方出台收費文件與集卡發生沖突之初,交通局等有關部門就多次召集有關各方溝通協商,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到了停運事件的前夕,又連續兩天召開座談會,會上達成五點共識:一是由集卡企業來承擔堆場附加費是不合理的;二是堆場作業成本提高難以爲繼也是事實;三是這個問題應通過市場機制來解決;四是各企業、單位都有責任來維護集裝箱行業的正常秩序與聲譽;五是大家都不希望出現過激行爲。但是,究竟具體如何化解這筆費用的核心問題仍然未能得到解決,結果還是出現了令人遺憾的集體停運局面。
據了解,2005年港集裝箱吞吐量爲520余萬標箱,而當地承運集卡車逾4000輛,加上衆多外地車輛,每標箱擁有車輛的指數要比隔海相望的上海港高20%以上。幹伯軒說,由于集卡車運力劇增,僧多粥少,同行競相低價攬貨,一些個體司機爲了維持日常生計,甚至虧本的單子也接,這就出現了市場過度競爭與價格失去杠杆的惡性循環。
據介紹,集裝箱運輸是個龐大的産業鏈,其中港口、船運處于強勢地位,貨主與貨代是客戶,處于主動地位,堆場和集卡運輸均屬“弱勢群體”,而集卡車更處在産業鏈的末端。邱惠柱說,行業有行規,堆場服務的對象是船運,他們兩家應該互相協商提價才合情理,結果堆場企業卻沖著貨主和集卡車增收附加費,明擺著是怕得罪強大的船運,只好向不堪一擊的小夥伴下手“討便宜”。
“此起事件反映了我們集裝箱運輸行業現行體制和應對機制的滯後、失靈。”浙江中外運甬通分邱惠柱認爲,堆場企業增收附加費的起因是油料上漲,對于油料漲跌,國際運輸行業有通行慣例,就是相應收取油料附加費,並且明確,以某一時期爲基數,附著油料價格的浮動,有漲有降,讓客戶明白放心。但是,現在一些企業的收費價格只漲不降,一味爲自己考慮減輕負擔,缺乏全局意識,甚至以鄰爲壑,因此容易導致矛盾和沖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